近期大陸紅色供應鏈擴大趨勢未止,對臺灣產業已造成威脅,其中又以半導體業的變化最受市場矚目,主要是半導體業為臺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事實上,中國半導體業在結合天時地利人和下,已順應潮流加速崛起。所謂的天時,是指發展機緣,最近十年來正發生全球半導體產能的第三次轉移,即向中國、東南亞等發展中區域的轉移;地利是指發揮中國本土優勢,即中國正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國產半導體替代趨勢明確,將成就中國半導體進入黃金發展時期;人和是指政府企業上下齊心,中國政府藉由資金支持、政策扶植等方面為半導體企業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并進行購并重組。
若以大陸整體半導體發展態勢而論,大陸集成電路銷售額已自2006年的1,006.30億元人民幣成長至2014年的3,015.40億元人民幣,且2010~2015年首季均維持雙位數的增長力道,而中國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積體電路產業區域,銷售收入占全國整個產業規模的九成以上。而大陸集成電路業結構頭輕腳重的局面已逐步獲得調整,其中積體電路設計業職掌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鏈中增速最快的環節,而積體電路制造業目前發展狀況最為薄弱,將是國家基金重點支持的環節之一,半導體封裝及測試則將加重先進封測領域的布局。
若以大陸半導體各環節的發展現況觀之,在制造端方面,2015年首季大陸積體電路制造業銷售額年增率已連續第四年呈現雙位數增長,增幅更甚于2014年,而中芯國際將擔當積體電路制造業后來居上的歷史使命,差異化策略已協助中芯國際承接成熟制程訂單來實現產能利用率的提升,進而支撐盈利能力。
另外,過去大陸在存儲器市場的布局幾乎空白,但因大陸已來到發展記憶體的歷史性機遇,故官方未來將會以三部曲來扶植自有DRAM供應鏈,包括扶植大型集團建立自有技術、高關稅逼迫國際大廠合作、強制大陸品牌系統廠采用,最終實現行業自主化。
在設計端方面,借助國家扶持實施購并重組,大陸集成電路設計業的企業競爭力快速提升,海思、展訊、瑞迪科等設計巨頭逐步于國際市場展露鋒芒,而格科微、匯頂科技、全志科、兆易創新等行業新秀則正在崛起,整體中國積體電路設計業發展上升大勢在2015年成形。在封測端方面,中國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將是最先實現進口替代戰略的環節,且封測也是大陸半導體業與世界一流水準最接近的行業,其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晶方科技、通富微電等企業的技術能力、客戶資源、資金實力不斷提高將成為行業快速進展的重要推升動能。
而大陸半導體崛起對于臺灣業者的影響,2014年臺灣半導體各環節的市占率遠勝于中國的部分則屬晶圓代工領域,其次為半導體封測,不過長電科技收購STATS ChipPAC后規模將接近矽品,而積體電路設計業尚有小幅領先,至于臺灣品牌DRAM市占率雖僅5.3%,但中國份額則為零,顯示臺灣整體半導體制程技術的領先和精良優勢,短期內仍令中國后進者一時難以項背。
不過大陸政府強力扶植,更掌握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的關鍵因素,可預見未來大陸在生產規模、技術制程等各面相上,會拉近與臺灣競爭的差距,期望我國政府與業界能正視中國力奪半導體霸權這個議題,且積極展開應變,藉此鞏固臺灣半導體業在全球市場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