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lpha Go 又一次出招,三連勝中國圍棋天才柯潔之后,或許人們擔心的可能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又要在哪個領域干掉人類。
不過,在考試這件事兒上,經過了大量“學習”的機器人,也還是沒能超越人類。不得不說,中國學霸實在威武。
昨天是2017年全國高考第一天,在當天的數學考試結束之后,一場人機高考大戰的對決在北京上演了:在線教育公司“學霸君”自主研發的智能教育機器人“Aidam”首次公開亮相,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與六名高考狀元同臺競技今年全國卷文科數學試題,完成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在內的整張試卷,并按照評分標準得出最終成績。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AI并沒有全面碾壓人類。閱卷結果顯示,三組高考狀元分別得分為146分,140分,119分,而Aidam為134分,總分為150分。
在成都,“國家隊”的成績表現也不是很理想。由國家863計劃 “超腦計劃”牽頭研制的“高考機器人”,成都準星云學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設計的數學高考機器人AI-MATHS,在斷網斷題庫的環境下,用時22分鐘完成當天北京卷文科數學高考試題。
經過現場批閱,成績為105分(總分150分)。之后,AI-MATHS再次挑戰解答全國二卷數學卷,用時10分鐘,考了100分(總分150分)。
AI-MATHS是由國家863計劃 “超腦計劃”牽頭研制的“高考機器人”, 該“類人智能”項目于2015年7月21日由國家科技部正式啟動。
在學霸君人機大戰考試結束后的對話環節中,小組得分為119的2015年新疆理科狀元多力崗表示,對Aidam的成績有點意外,稱“這個比賽結果和我們的預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在比賽之后分析了一下,自己在一些細節或者在一些計算方面出了一些問題”。
當然,從接近的分數來看,這次Aidam雖然沒有完勝,然而其在10分鐘解題,獲得了134分的成績,也足夠超越一大批考生。
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在考試比賽的現場解釋說,Aidam解題主要分為三大步驟:
第一,把試卷題目變成機器可以理解的形式語言。
第二,在用形式語言完整描述了一系列環境之后,計算機就會在知識網絡里啟動搜索,確認題目觸發了哪些知識點,然后進行一系列的推理,找出最佳解題路徑。
第三,把解題的過程和答案,從形式語言轉化為自然語言,完成解題過程。
而要實現這些,基礎是龐大的數據庫和人工智能領域多年技術的積累。從學霸君官方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5月,“學霸君”App已經積累超過7000萬學生用戶,累計已經解決問題100億道,答疑命中率為93%。
那么,為何PK高考狀元選擇的是數學學科?
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世界上只有一個勾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