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因為近期本人在網上比較活躍,分享些關于諧振、開關電源方面技術貼,得到廣大網友們的熱情討論回復,然后大家紛紛要求我能講下學習開關電源技術的個人經歷和見解,所以本人今天重新開貼簡單講下,算是拋磚引玉。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 安守本分的傳統理工男
本人于08年畢業于一個普通的本科院校,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一個正宗的理工男,做開關研發電源10年。有理工男的智商,有理工男的固執,有技術男的宅,當然也有工程師的其貌不揚和土肥圓(開個玩笑的其他工程師可不是這樣)。
我的第一份電源工作
08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冰災,地震,股災,金融危機,讓我們這一屆大量應屆生剛畢業就失業,工作不好找。
我喜歡電子,當時一心只想做電子工程師
記得當初應聘時,沒有明確的方向,拿著并不出眾的簡歷,在深圳眾多人才市場、各大招聘網站投遞簡歷,短短三個月至少面試了40多家企業,面試的職位有軟件工程師,軟件測試,硬件測試,維修,研發等等,基本都是等通知,當時對這句話已經非常的反感,不要就不要等你毛線的通知啊。
工作待遇一般 但已經覺得很知足
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后在南山區的某公司終于面試成功。應聘職位是開關電源研發助理,固定工資900元,包住宿餐費2元一餐,待遇不好但激動的心情無法言喻,真想撲倒在地感謝黃天感謝厚土感謝CCTV終于被收留了,不要驚訝這真是08年的真實境況。
3個月助理入門修煉
第一天上班,帶著一股激情來報道我被領導帶到研發部參觀了一圈,有5個工程師都在埋頭做自己的事情,畫板的調試的看起來好高端的樣子。然后把我帶到一個高級工程師前停下,領導說小王你就跟著趙工學,我想象著,那是不可能的,領導把我放在流水線上讓我學習一個星期,心里那叫做一個失落,仿佛受到了10000點暴擊。
研發助理工作,雖然每天很累但很充實
前面3個月的時間大致是,流水線學習,測試部學習,給工程師焊板子,給工程師找物料,給各種板子剪引腳,各種沒技術含量的活都往我這里堆,每天加班到10點,這些事情中我當時最希望焊板子至少練習練習焊接技術。
不過對于我這種能吃苦的性格來說還是能承受的,每天回家還堅持看書學習,像《開關電源設計》、《精通開關電源設計》基本被我看得差不多了,實際我的入門基本就是靠這兩本書。
8年項目研發之路
剛開始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正式做項目,每天的工作就是給工程師打雜,繞變壓器,找元器件,郁悶的是其他工程師也不怎么愿意教你,讓我一度非常苦惱。后來我才明白這在很多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不過我個人還是很樂意跟別人分享的。
想要進步快最好有人帶,沒人愿意教的情況下我耍了點小心思,我選定了其中一個工程師趙工,天天幫他做事,麻煩的事情我全都給他包了,隨叫隨到端茶倒水的,時間一長教我技術水到渠成。趙工算得上是我開關電源研發路上的第一個老師。我在接到第一個正式的項目之后我那個激動,天天加班到很晚真的一點都沒有覺得累。
遇到問題沒人教時,經常會琢磨很久才能解決
公司不大,項目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全包的那種,一直要弄到試產結束。同事下班時候我還在設計原理圖畫pcb,人家在家看電視的時候我還在各種參數計算,別人已經睡覺的時候我還在繞變壓器,那段工作到十一二點不要太正常了。我在公司一干就是7年多,工程師變成了十多個人,同事都換了好多批了我還在這里堅守崗位,算得上公司的老黃牛了。
在小公司的工程師的項目非常的多,1-1000瓦各種拓撲都嘗試過,此時我已是整個公司的技術頂梁柱。實際在這類型的公司技術成長基本靠“題海戰術”,大都是實踐經驗非常強但很多理論上的東西沒有時間去研究,導致理論偏弱。比如LLC諧振技術,環路補償是很多工程師的最薄弱的地方。
轉折點:從小職員到研發經理
在當時我自認為技術已經很牛叉,我決定跳槽,目標為年薪40萬的開關電源研發經理。
那段時間每天為換工作的事情而忙碌,面試了好幾家公司都沒成功,當然有一家是由于工資給得不夠。經驗上的東西基本沒啥問題,最終都敗在理論知識上。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另一家公司的總工面試我,讓我當場畫出LLC諧振槽中每個元器件的電壓電流波形,電壓電流的幅值和相位的推導全都寫出來,當然不用計算數值有代數式就行。
LLC原理、諧振槽各個元器件的推導計算
多次面試都沒應聘上,信心倍受打擊,再一次讓我陷入迷茫,而當時公司也沒有技術更高理論更強的工程師了,要走出去只能拿出以前的學習勁頭自學。
在半年之內,我每天下班基本都是閉關學習提升,我比較薄弱一點的環路補償和LLC諧振做了深入的學習,學習中也有好多困惑,但幸運的是,16年一個偶然機會,我在網上結識了一個技術大神郭工,我們聊技術聊人生聊得非常投緣,我去上海找過一次郭工,徹夜長談就聊開關電源行業、技術,這一次談話讓我終生收益,也把我在一些技術上的很多疑問有了全新的認識。
把電源知識重新梳理學習后 從此職場進入“開掛”模式
回去不久,我重新梳理了一遍電源的各種難點理論知識,突然感覺全部通了,有那種終于解開一切真理的感覺。其實技術在幾個點上弄通了就一通百通,環路補償也好,LLC諧振也好,并不難。2016年底正式達成了我的目標,順利成為另一家公司研發經理年薪45萬,在我的電源研發之路上我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趙工,一個是郭工。
技術加理論學習
在公司研發部工作多年,個人經驗告訴我,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電源工程師,光會做項目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電源理論學習上再加把勁。
結合本人以前學習和工作的一些經驗與體會,談談電源(現指開關電源)理論具體應該如何去學:
作為開關電源理論基礎,首先要學的就是拓撲優化選擇;在完成需求分析后,需要掌握整體電路設計及仿真分析、變壓器設計、元器件選型設計、等方面的理論基礎。
學習開關電源基礎,首先要學的就是拓撲選型
在開關電源產品中,高效率是趨勢,從拓撲上講小功率一般用準諧振,中功率用半橋LLC,大功率用全橋LLC或移相全橋。當前llc諧振式電路作為開關電源高效實現方法最熱門的技術之一,電源工程師是必須要掌握的。要掌握LLC諧振技術,首先理論基礎必不可少,比如增益函數阻抗函數的理解與推導、諧振槽元器件的選型、計算、增益曲線阻抗曲線怎么聯系實際來分析,當然實際電源的調試也是相當重要。
為幫助工程師們解決llc電源理論基礎及項目實現上的問題,近期張飛老師跟發燒友學院歷時規劃3個月,聯合打造了一次《60+小時深度講解半橋串聯諧振軟開關LLC開關電源設計》眾籌教程,以幫助大家突破電源技術學習瓶頸。
這部課程能夠幫到大家什么?
l 系統講解:半橋LLC串聯諧振軟開關課程
l 深入剖析:LLC電源諧振腔元器件的計算與推導
l 深度講解:如何利用mathcad現場編寫半橋LLC計算
l 實戰分享:全方位講解半橋LLC諧振電源電路調試
l 完全掌握LLC的理論分析及推導計算:
* 三角函數、微積分、容抗感抗、虛數的講解
* 方波傅立葉級數的推導
* PWM與PFM的區別、軟開關與硬開關的區別、LLC調頻與普通調頻的區別講解
* 調頻技術,I/F轉換,V/I轉換電路的設計與講解
* LLC的穩壓原理、基波等效分析法、各個工作模態的分析
* 增益公式推導及增益曲線分析、阻抗公式推導及阻抗曲線分析
* 諧振腔各點電壓電流函數推導、芯片選型及datasheet講解等等
l 從實踐上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半橋LLC諧振開關電源:
* 半橋LLC原理圖的設計、相關參數的計算、
* mathcad編輯計算書、Pcb Layout的設計、實際電源的調試與測試等等。
最終幫助大家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全掌握LLC的核心思想,有能力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半橋LLC電源。
眾籌課程介紹
·詳細解析及證明開關電源軟開關技術的優勢(6小時)
·詳細解析學習LLC諧振電源需要的電路及數學基礎知識(6小時)
·詳細解析半橋LLC諧振電源的穩壓原理與ZVS、ZCS的實現過程(8小時)
·詳細解析半橋LLC變換器諧振腔和變壓器的計算及各大公式的推導(8小時)
·利用mathcad現場編寫半橋LLC計算書來實際設計LLC相關參數(6小時)
·詳細分析講解半橋LLC的增益曲線、阻抗曲線與電源實際工作中的關系(4小時)
·詳細解析半橋LLC的原理圖設計(6小時)
·詳細講解半橋LLC的layout設計(10小時)
·現場詳解調試于測試半橋LLC諧振電源(6小時)
眾籌課程有哪些亮點?
1、名師開講:14年+資深經驗的張飛老師親自主講
2、凝聚了多名高級工程師的心血,分享了很多實戰經驗
3、基于實際項目的講解,項目開發的每個環節都有深入一一講解
4、60+小時視頻教程,講解非常詳細,且不放過每一個技術細節
5、每一個公式都有詳細推導過程
6、完全開源:所有課程開放源文件
課程知識點大綱
購買眾籌后,可以獲得哪些收益?
支持者可獲得如下回報:
完整視頻教程一套
1、詳細解析及證明開關電源軟開關技術的優勢(6小時)
2、詳細解析學習LLC諧振電源需要的電路及數學基礎知識(6小時)
3、詳細解析半橋LLC諧振電源的穩壓原理與ZVS、ZCS的實現過程(8小時)
4、詳細解析半橋LLC變換器諧振腔和變壓器的計算及各大公式的推導(8小時)
5、利用mathcad現場編寫半橋LLC計算書來實際設計LLC相關參數(6小時)
6、詳細分析講解半橋LLC的增益曲線、阻抗曲線與電源實際工作中的關系(4小時)
7、詳細解析半橋LLC的原理圖設計(6小時)
8、詳細講解半橋LLC的layout設計(10小時)
9、現場詳解調試于測試半橋LLC諧振電源(6小時)
LLC全套項目案例文件
項目源文件+半橋LLC公式推導文檔(Mathcad/PDF各一套)+項目Mathcad計算書+項目Excel自動計算表格+LLC教學相關配套文件若干等全套完整llc電源項目資料
掃一掃二維碼 立即參加張飛LLC電源眾籌!
寄語
無論是初次學習電源設計的新人、還是具有1-2年工作經驗的初級電源工程師,本人想提一點個人的學習建議:技術不要雜學,一定要系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要自大,你永遠都不是最牛逼的,虛心求學,多多交流,互相提升!最后,希望大家能認真學習,努力刻苦,在電源工程師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