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2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公告,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可能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并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
公告顯示,聯想集團根據建議擬發行公司的新普通股,占公司經擴大后的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不多于10%。聯想集團擬將所募集的資金用于新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相關行業的戰略性投資,及補充本公司的營運資金。
不過,聯想集團表示,上述發行CDR及科創板上市的整體建議均取決于市場情況、股東的批準以及相關證券交易所及監管機構的必要批準。
回歸A股,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
官網資料顯示,聯想集團是一家年收入3500億人民幣的《財富》世界500強公司,致力于持續研究、設計與制造全球最完備的端到端智能設備與智能基礎架構產品組合。
作為全球智能設備的領導廠商,聯想在加強對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顯示器等智能設備的持續創新。
2020年11月26日,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最新榜單在SC20國際高性能計算大會上正式公布,在全球浮點運算性能最強的500臺超級計算機中,聯想制造的超算入圍180臺,獨占TOP500超算中36%份額,蟬聯全球高性能計算提供商份額第一名。
此前公布的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財季,聯想集團營業額及利潤均創造新高,各板塊業務全部實現同比增長,收獲了歷史最強勁業績:單季營業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4%。其中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持續增長,刷新了營業額和利潤的歷史記錄,PC市場份額世界第一。
圖片來源:聯想集團官微
而作為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全球頂級供應商,在面對新一輪的全球數字化、智能化變革的產業升級契機,聯想亦提出了智能變革戰略,圍繞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行業智能三個方向加強布局。
目前,聯想下分智能設備集團(IDG)、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聯想創投集團(LCIG)、數據智能業務集團(DIBG)四大業務集團,全球約有6.3萬名員工,業務遍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于此次回A股上市計劃,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將有助于增強公司戰略與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緊密連接,提升內地投資人投資聯想的便利性,從而進一步釋放聯想的價值,讓我們能夠以更大力度投資于科技創新、服務轉型和智能化變革,更好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投資+自研”,發力半導體領域
除了持續發展智能設備等領域,自成立以來,聯想同時也在發力半導體芯片領域。
官方消息顯示,聯想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以聯想創投和聯想控股為主,截至目前,聯想投資的半導體企業數量已超20家,投資范圍涵蓋了手機芯片、AI芯片、自動駕駛芯片、IGBT芯片等領域。
其中,聯想創投為聯想集團旗下的全球科技產業基金,這些半導體企業中,不泛一些細分領域的領頭公司。
如寒武紀是“AI芯片第一股”,比亞迪半導體作為國內重要的IGBT廠商,已經引入了多家戰略投資者,除了聯想之外,還包括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紅杉資本,中金資本、以及國投創新等,目前,比亞迪半導體已經發布公告,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圖片來源:聯想集團官微
而聯想控股則是通過旗下聯想之星和君聯資本間接投資芯片領域,投資數量超10家,其中展訊通信、譜瑞科技、富瀚微、艾派克四家公司已經上市,上海華虹、Berkana等四家公司通過并購退出。此外,君聯資本還投資了奕斯偉、Fortior、眸芯科技、芯熠微電子等。
圖片來源:聯想集團官微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此前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以對外投資為主,較少采取自研戰略。
不過,2020年底,聯想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新陽光(天津)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就涵蓋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銷售等業務,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而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由聯想集團100%持股。
這意味著,未來聯想或將采取“投資+自研”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布局半導體領域,而在科創板上市后,聯想亦有望加大投資力度,為半導體產業實現國產化目標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