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來,豐收在望,鄉村田間一片忙碌景象。隨著夏糧喜獲“十九連豐”,糧食收儲、秋耕秋種等正有序推進。
糧豐天下安。中國電科用智慧糧食一體化解決方案等智慧“黑科技”,助力“汗水農業”朝著“智慧農業”加速蝶變。
智慧儲糧麥飄香 一排排糧倉整齊劃一,但偌大庫區內,卻鮮少看見人影。
“以前一個糧倉需要幾個人盯,現在拿著手機一個人就能管幾個。”糧倉保管員熟練地點開軟件,所有糧倉一目了然,選擇一個糧倉查看,糧食等級、數量、品種,入庫時間、溫度、濕度等信息清晰排列。這是中國電科智慧糧食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糧食儲備“看得見、管得住”的實踐成果。
糧食儲備是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中國電科自主研發的智慧糧食分布式省級云平臺等技術產品,實現糧食安全儲存,確保國家儲備糧數量實、質量好、調得動、用得上。
智慧糧食分布式省級云平臺全面接入各類糧食信息化系統,實現涉糧數據互聯互通、集中監管、多維分析和深度挖掘,還能對糧食收購、倉儲作業、自然災害和應急突發事件等空中巡檢、指揮調度,精密盯好每顆糧食,極大提升基層糧食倉儲庫點、站點的信息化、自動化管理水平。智慧耕作省時力
季季接續,茬茬壓緊。夏糧顆粒歸倉,在廣袤大地上農民仍忙碌在田間地頭,鉚足干勁力爭秋糧取得好收成。
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品質形成關鍵期,氣象因素至為關鍵。中國電科研發了農業氣象自動觀測站,建立大氣與土壤一體化的實時觀測系統,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及糧食安全影響,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智能化的保障。
除了觀測“黑科技”,還有耕種“小幫手”。
“有了安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農機,不僅能精準把控作業行進路線,還能24小時作業,效率和質量得到大幅提升。”這是基于北斗的智能農機平臺帶給農民的喜悅。
武裝了科技裝備的農田,再不是過去“田埂地頭都是土,下田干活兩腳泥”的狀況。在田間,不需要機手們操作,拖拉機就可以行駛出筆直的路線;在家里,輕點幾下手機,就可以控制噴灌機的出水量;隨時隨地,拿出手機就可以實時查看耕地的面積、播種的數量……中國電科將“北斗衛星導航”“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應用在農業發展中,研發農機作業智能監測系統,為各類大型拖拉機、收割機安裝智能終端,針對農業的耕、種、管、收等環節,提供作業監管。研發的北斗導航智能農機駕駛系統,支持農機多種作業模式,廣泛適應于平地、坡地、水田等各種環境。
從拼體力到憑智力,從靠經驗到靠數據,中國電科將持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讓更多“智慧農具”“智慧大腦”為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以數字技術夯實“大國糧倉”。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